深度 | 京哈高铁扩大京津冀“朋友圈”,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1-11-01
今
年1月22日,京哈高速铁路京承段开通运营,标志着连接北京到哈尔滨的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历时15年的建设运营,京哈高铁将带动沿线城市迈上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发展的新台阶。
京承段开通居民出行更便利
上午11点15分,由北京朝阳站开往哈尔滨西站的G915次列车缓缓驶入承德南站,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打工的王女士拿起背包准备回承德老家。京哈高铁京承段开通后,回家对她来说成了“家常便饭”。
王女士:“以前最长的时候就是3个多月回一次承德,因为太不方便了,不愿意坐车,坐大客车得3个小时。从有高铁以后方便太多了,1个小时就到家了。”

高铁列车在承德南站/记者拍摄
京哈高铁京承段长192公里,设北京朝阳、顺义西、承德南等7座车站。开通运营后,北京到承德由过去的4个多小时车程压缩到1小时左右。高铁带来的诸多利好中,旅游业受益最大。承德人王先生也在北京上班,现在他会经常邀请自己的同事乘高铁来承德游玩。
王先生:“挺舒适的。因为承德本来就是旅游业城市,高铁的开通也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承德南站/记者拍摄
高铁拉动承德旅游业提质升级
过去提到承德,大家能想到最多的就是承德避暑山庄,以其“清凉”久负盛名。但除却“清凉”,避暑山庄里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所谓“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始建于1703年的山庄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如今更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空间。
高铁的便捷性让很多游客从过去的“匆匆一瞥”变成如今的“深度体验”。承德避暑山庄宣教部工作人员陈静在给游客们讲解时自豪地说,走完山庄就相当于走遍了中国版图。
陈静:“因为它的地理地貌全都是按中国版图的模式建造的,西北高东南低,最北边是大草原。而且占的比例也是一样的,80%是山区。东南部分整个就像进入江南水乡,最北面是辽阔的大草原……”


避暑山庄内的风光/记者拍摄
避暑山庄管理单位承德市文物局局长高永海也坦言,高铁的开通后,来山庄旅游的人更多了。
高永海:“旅游主要靠人流量,人流量的增长一个是依赖景点的对外影响力,另一点主要就是和周边城市的距离。原来从承德到北京高速得将近3小时,这次高铁开通以后把承德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目前看,北京来的客人90%都是乘高铁过来的。”

游客在景区内游览/记者拍摄
游客乘坐高铁到承德,不仅可以感受古建筑风貌,还可以在承德隆承旅游度假区的水世界尽情嬉戏,在动物园和弗里斯兰马、羊驼、设特兰矮马等40多种动物互动。这里还有北方地区最大、国内排名第二的大型马戏剧院。
游客:“挺开心的,孩子不愿意走,非得要多玩一会儿,环境挺好,原来我以为这是这就一个马戏团,到这一看确实不错。”
游客:“我们昨天晚上过来的,挺好玩的。从北京坐高铁到这一个小时,开车得三个半小时,多累啊。”


隆承旅游度假区内游客游兴正盛/记者拍摄
更多的游客也促使着城市旅游服务业提质升级。今年4月28日,承德市旅游巴士专线正式开通,20元3天内不限次数乘坐,实现了承德市中心城区、核心景区和高铁站的无缝衔接。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好勇表示:
祝好勇:“京哈高铁全线通车,承德的交通通达性质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承德发展的高铁游、连接沿途的文旅客源市场打通了动脉。客源市场的拓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的文旅业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市场秩序等方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旅游巴士宣传海报/来源于河北日报
高铁促进城市产业多元发展
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后,承德南站8个月来累计保障旅客152万人次。这其中还包含着不少把这里当作康养之地的北京市民,他们在城市往返间感受着不同气候和生活节奏的碰撞。
游客:“在这住挺舒服的,自己做饭也不贵。”
记者:“那您就是准备在这养老了吧?”
游客:“已经开始几年了,北京承德两头跑,夏天肯定是在这边。”
在承德市发改委副主任、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局局长崔海涛看来,高铁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承德在发展全域旅游之余也可以发展康养产业,承接北京市其他产业转移,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崔海涛:“高铁的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使承德与沿线其他城市在一些共有性常规性服务行业上产生了抢夺式竞争,这给我市现代服务业带来了区域分工调整,服务产品升级换代的重大挑战。今后承德也将借助高铁开通的有利契机,根据承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定位,全力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物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
高铁“春风”惠及东北
京哈高铁全长11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南起北京市朝阳区,向北途经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多个地市,终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京哈高铁历经15年,分三段建设:2007年8月,沈阳至哈尔滨段开工建设,2012年12月,沈哈段开通运营;2014年2月,北京到沈阳段开工建设;2018年12月,承德到沈阳段开通运营;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铁京承段开通运营。至此,京哈高铁终于实现了全线贯通,北京至哈尔滨最快4小时52分可达。

京哈高铁线路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哈尔滨站副站长姜亦赫用一组数字介绍了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后的变化。
姜亦赫:“京哈高铁打通了东北地区进出关最快捷的客运通道,原既有线路高速动车组最短旅行时间为6小时36分,京哈方向全程行程时间约缩短23%。相较于2020年下半年原有线高铁,北京方向原日均发送2493人,目前日均增加发人1265人,增长幅度达50.7%。“

哈尔滨西站/图片来源于网络
姜亦赫也表示,乘着京哈高铁,东北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进京和周边地区的“快旅慢游”。
姜亦赫:“京哈高铁极大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催生了高铁通勤族,促进了城市群发展。除了方便哈尔滨市旅客的出行,同时也带动了省内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通动车组和高铁的地区的客流,尤其是京哈高铁新线上还有旅游目的地潜力股——承德避暑山庄。京哈高铁的贯通实现了东北高铁网与全国各方向高铁网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显出颓势。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红昌表示,京哈高铁的全线贯通也是对东北地区“欠账”的偿还。
李红昌:“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是‘共和国的长子’,长期都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沿海化,工业活动逐渐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积聚,我们怎么样通过高铁这样的公共设施的供给,来有效拉动和促进相关地区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历史责任。这些就需要通过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投资来加以拉动,使北京甚至天津相关的产业在东北地区进行一定的布局,也使得东北地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有了落足点和一个撬动点。”
从2007年开工建设到2021年全线贯通,15年磨一剑,京哈高铁如今锋芒毕露。李红昌分析,未来,京哈高铁将加速北京、河北和东北地区的资源流动,让“历史名城”和“老工业基地”焕发新光芒。
李红昌:“京哈高铁全线贯通之后,对于北京,河北以及东北地区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可达性,方便老百姓的出行,方便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动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高铁在运客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高铁货运的发展,我相信未来将会有相应的业务的引入和发展,必然会对贸易、物流、高附加值产品的流动运输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